今天带大家走进世界文化遗产
——
龙门石窟
两个传说
了解龙门石窟
首先从“龙门”讲起
关于“龙门”的来历
在当地流传着两个传说
一个与家喻户晓的大禹有关
据说四千多年前
黄河洪水泛滥
刚新婚不久的小伙大禹
来不及度蜜月
即被命前去治水泄洪
他率众掘沟挖谷
拓宽疏通河道
却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水流受阻
淹没了农田村舍
心急如焚的大禹
一斧子把山劈成了两半
洪水得以消退
于是就成了两座山
即香山和龙门山
也多了一条河——伊河
▲龙门石窟所在的伊河
还有一说
“龙门”之名来自于隋炀帝
据说在古代
这里曾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
两山对峙
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
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
自春秋战国以来
这里就有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
后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城
因宫殿城门正对着伊阙
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
因此得名“龙门”
延用至今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外景
大规模地开窟造像
龙门石窟
就位于这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南北长达1公里
共有2300余座窟龛
10万余尊佛教造像
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
最小的仅有2厘米
根据《魏书》记载
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
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
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
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同时也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此后又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
至隋唐宋等朝代
龙门石窟的持续营造长达400余年
其中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活动
主要有两次
集中在北魏和唐代
▲龙门石窟
第一次是在公元493年至528年间
历经孝文帝、宣武帝和孝明帝三帝
历时35年
这一时期营造的石窟
大多是皇家石窟
体现了皇家营建的风范
现存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
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等
全部在龙门西山
其中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
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
也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
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
龙门石窟2800块碑刻题记中
仅古阳洞就占了800多块
著名的魏碑“龙门二十品”中
有十九品在古阳洞
▲龙门石窟之北魏时期营造的洞窟
第二次是在公元636年至746年间
前后历经唐代唐太宗、唐高宗
武则天、唐玄宗四帝
共计110年
这期间的造像约占
整个龙门石窟的三分之二
最有代表性的洞窟
有潜溪寺、宾阳南洞、敬善寺
奉先寺、万佛洞、看经寺等
在唐代的石窟造像中又有百分之八十
出自唐高宗、武则天当政时期
这也是龙门石窟最为鼎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龙门石窟的造像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造诣上
都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便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
以及其中的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之唐代营造的洞窟
规模最大的洞窟——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
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
是唐高宗为其父太宗祈福而兴建
历时三年九个月
为开造奉天寺
武则天还曾专门施脂粉钱二万助建
它劈山而造,气势恢弘
九尊大型雕像依山凿石而成
高度均在10米以上
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
佛像面部丰满清秀
衣文流畅,圆润和谐
姿态庄严肃穆而又敦厚睿智
又有女性的柔美
嘴角微含笑意
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
令人畏而不惧,可敬可亲
民间传说中
这尊大佛
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而雕刻的
一千多年过去了
卢舍那大佛那俯视
芸芸众生的睿智微笑
一直被视为龙门石窟的代表
亦代表着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卢舍那大佛
保存佛像最多的洞窟——万佛洞
龙门石窟万佛洞
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
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
洞窟呈前后室结构
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
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
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
环绕莲花周围的一则碑刻题记载
该洞窟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
即公元680年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
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
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
主佛施“无畏印”
表示在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万佛洞
主佛的背后还雕刻有54枝莲花
每枝莲花上坐着一位供养菩萨
他们或坐或侧
或手持莲花
或窃窃私语
神情各异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
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
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
向人们展现了
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
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
歌舞升平
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内景
最实用的洞窟——药方洞
龙门石窟的洞窟中
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佛像
还有许多实用的小知识
比如“药方洞”
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
也被称为“民间慈善医院”
龙门石窟药方洞
在窟门两侧镌刻有唐代药方共153种
是全国范围内刊刻时间最早
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石刻药方
▲药方洞外景
据专家考证
药方洞中的药物治疗方有117种
灸法治疗方有23种
可治疗疟疾、呕吐反胃等近40种疾病
涉及内科、外科、儿科
妇科、肿瘤科等科目
治疗方法有口服、口含、漱口、闻气等
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所涉及的药物达120多种
多是民间常见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大多数沿用至今
药方洞的150多种药方里
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
有相当一部分还能治疗
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
而其中的疗癣方和疗失音方
更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药方
堪称中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药方洞内药方拓片
关于药方洞的来历
相传公元650年的一天
洛阳龙门寺院中一群僧人正在商议
把大家千辛万苦搜集来的
民间药方永久的保存下去
就决定把这些药方刻凿在石窟中
并且将其取名为“药方洞”
自此以后
许多无钱看病就医的贫苦百姓
都纷纷来此寻找药方
而药方洞也开始慢慢被人们熟知
▲药方洞内造像
如今
龙门石窟已经成为
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
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之长
跨越朝代之多
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宗教、文化等
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