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

武子梅花拳:古老拳种负盛名

多彩非遗 2021-11-09 07:45


黄海玲指导15岁的女儿高涵钰练拳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少林、武当、形意、八卦、太极等诸多流派声名显赫,影响甚广。

而在平顶山市,名为武子梅花拳的一个武术流派也同样渊源颇深,在国内武术界极负盛名。在梅花拳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作为梅花拳一支的武子梅花拳,也已跻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01

古老拳种很盛行  曾展演于奥运会

11月2日上午,在位于市区河滨公园西门附近的市武术协会武子梅花拳培训基地,身为武子梅花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黄海玲演练起武子梅花拳,动作娴熟似行云流水,闪展腾挪时轻快麻利,一招一式尽显深厚功力。

一套拳打下来,黄海玲看上去面不改色,气定神闲,让人很难想象她已年届五十。接下来,她又练起一套剑术,一柄长剑在手,或劈或刺,身随剑变,剑随身走,多变的剑招中透出一股气势。

“师姐是我们当年学练武子梅花拳中功夫最好的,也是最用心的。”黄海玲的两位师弟张俊江、刘西良在现场观看时禁不住赞道。

“武子梅花拳是很古老的拳种,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对于武子梅花拳的起源及发展,黄海玲娓娓道来,“武子梅花拳系春秋时期孙武所创,一开始在军队士兵间流传使用,后久经演变,成为现在刚柔相济、内外合一、颇为实用的武术拳系,有拳法,还有刀枪剑棍等,兼具搏击、强身健体等功能。”

在黄海玲看来,实战性强的武子梅花拳到清代时最为盛行。她说,有历史记载,清末义和团时多数人擅用此拳,一些武艺高超者常年靠此拳艺走镖四方。

1936年,一代武子梅花拳正宗传人、武术大师寇运兴过关斩将,入选当时的国术表演队,参加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在这次奥运会上,寇运兴表演的是他的看家功夫——舞春秋大刀,其手持64公斤重的大刀如大力士般的表演令观众折服,这次表演是中国武术首次走出国门,也使得中国武术在国际武坛声威大震,中国“功夫”让世界惊艳。

02

潜心学艺30余载  农家女变“侠女”

黄海玲老家在叶县常村镇文集村。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在国内掀起学武热潮,年仅11岁的农家女黄海玲深受感染,开始跟随老家一位拳师学艺。

“那时候胆子真大,敢从两米多高的院墙上往下跳,经常打沙袋、练轻功,上学时有晚自习,夜里放学,很多女生都喜欢和我一块儿回家。”黄海玲笑道。

1990年8月,19岁的黄海玲离开家乡来市区打工。一天,她到河滨公园晨练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指导一群年轻人练武。上前一问,得知老太太叫寇凤仙,是名噪一时的武术大师寇运兴的女儿,也是武子梅花拳的重要传人。

“当时一看那拳练得真是好,我就想学。”黄海玲说,寇凤仙老人看她学武态度诚恳,让她现场演示一番拳脚后,认为她有习武天分,随后就收其为徒。

黄海玲没想到的是,这一学又是20多年,直至她结婚成家,有了女儿,仍在学。多年来,她在不间断的习武中,与寇凤仙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老太太是手把手地教,哪个动作练错了,都一一纠正,要求每个动作都要练扎实,还要进行实战切磋。有时候一天要练好几个小时,很累很苦。”黄海玲说,有一段时间她在市区凌云路一家餐馆打工,边打工边练拳,很多时候天不亮就要沿着湛河跑到河滨公园去练拳,“武子梅花拳不是简单的几套拳,刀枪剑棍都要学,实用性强,没有太多花架子,不吃苦是练不出来的。”

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黄海玲拳艺日渐增长。由于寇凤仙年事已高,从2003年起,黄海玲在其指导下,开始在河滨公园开课收徒,其间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武术教练一级教练、国家一级拳师。

后来,黄海玲干脆辞去工作,一门心思跟着寇凤仙学艺。在寇凤仙八十大寿之际,寇凤仙当着众位老前辈的面举行仪式,正式将黄海玲确定为武子梅花拳的传人。

多年习武、接受武学传承和老师的教诲,也让性格豪爽的黄海玲由农家女变成了一名“侠女”。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在湛河区北渡村居住的黄海玲,看到3名歹徒抢劫一个下夜班的姑娘,她当即上前三拳两脚就放倒了仨歹徒。还有一次,黄海玲乘公交车外出办事,碰上一个窃贼割包盗窃,她一把扭住窃贼的手,将其人赃并获。

谈及这些,黄海玲笑言正是练武让她有了很多底气,“有了武艺在身,很多时候真的是啥都不怕了”。

03

矢志不移传承拳艺 众人相助前景盼好

“武子梅花拳历史久远,历经数代武术高手的不断锤炼,日臻完善,不但有一套完整拳术、套数和习武功法,还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是著名的文武双修的拳派。”说起武子梅花拳的价值,黄海玲很兴奋,“练习武子梅花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磨炼意志。”

早在2006年,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子梅花拳作为梅花拳中的重要一支,也于2009年被列入平顶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进入21世纪后,传统武术受宠的热潮早已过去,武子梅花拳和其他拳种一样,面临传承危机。一些老拳师的相继离世,加上缺少相关社团组织,习武活动和比赛处于松散状态,仅依靠一些武术爱好者的业余学习,难以形成气候。

由于武子梅花拳内容繁杂,要真正全套掌握,需三年以上时间。而由于学业、工作等原因,真正能长时间愿意把武艺学完整、学精、学透的人寥寥无几。

“很多学生上小学时还能坚持学拳,但一上中学就不来学了,很难找到能继续学下去、练下去的好苗子。”黄海玲说。

在市体育村附近开设太极武馆的刘西良对此也深有体会。今年四十出头的刘西良说,他此前也曾跟随寇凤仙学过拳,他开设的武馆也教授武子梅花拳,但目前学习者较少。

“武子梅花拳小巧紧凑,实用性强,不像少林拳大开大合,其中梅花七路拳等有形意、八卦拳的东西,内容很丰富。尽管目前传承面临不少困难,但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们也会想尽办法继续做下去。”刘西良说。

事实上,为普及推广武子梅花拳,除在河滨公园开课收徒外,黄海玲还在北渡镇开办了训练基地,先后有数百人学习,然而由于入不敷出,她只得将培训基地搬到位于北渡村的家中。

继开封、许昌、长垣、菏泽等地成立武子梅花拳研究会后,黄海玲也从几年前开始筹备成立平顶山市武子梅花拳研究会,同时,她相继在北渡小学、开源路小学、南环路小学、湛河区实验小学等义务担任体育老师,向学生们义务传授武子梅花拳。

黄海玲近年来坚持无偿无私传承武子梅花拳的举动和精神感染着她身边的很多人。去年7月,她的同门师弟张俊江与朋友在河滨公园西门处开设拓展培训中心,专门设立了武子梅花拳培训基地,并开设高档次的武子梅花拳训练馆供黄海玲无偿使用。“大家都为弘扬武子梅花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张俊江说。

黄海玲说,对于武子梅花拳,她已在准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她相信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武子梅花拳会有更好的明天。

王春生 文/图

责任编辑:肖洋 来源:平顶山晚报
展开全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