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

走!带你去新闻博物馆聆听红色故事

游记攻略 2021-06-19 06:41

在老城区康乐巷,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它是《新洛阳报》旧址纪念馆,如今也叫做新闻博物馆,也是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新闻博物馆。

关于该馆的历史,要从1948年说起……

1948年4月9日,即洛阳解放后的第4天,为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战争形势,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洛阳报》(《洛阳日报》的前身)正式创刊出版,由此也宣告河南省首家中共地方党委机关报的诞生。1949年8月11日,为执行河南省委关于支援新解放区办报的决定,《新洛阳报》停刊。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新洛阳报》创刊之初,社址在原县前街(现民主街)27号,后迁至寿春北街(现康乐巷)三官庙,直至1949年8月停刊。2018年,洛阳日报社在市文物部门指导下启动了馆址的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史料征集等工作。

该馆共设两个展厅,分为“河洛报业 初露峥嵘”“古都春晓 雏凤清声”“忠诚团结 创新担当”三个部分,分别展现洛阳近现代报刊史、《新洛阳报》创刊出版历程和洛阳日报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新篇章等。馆内藏有《新洛阳报》创刊出版期间的报刊、号外、杂志、稿件、证信等珍贵文献资料,以及报刊印刷设备等。

红色故事:《新洛阳报》创刊号

来到第一展厅,《新洛阳报》创刊号是大家必看的藏品。然而,创刊号的诞生并不容易,那时,洛阳刚刚解放,印刷设备不全,铅字遗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报人们用木刻字代替缺失的铅字,用剪刀代替铡刀……经过3天准备,1948年4月9日,《新洛阳报》光荣创刊。

《新洛阳报》创刊号采用的是红色套印,八开两版,一版为解放战争进展情况及本市重要新闻,二版为地方信息及专栏,并在发刊词中铿锵有力地申明办报宗旨——“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这也是一代代洛报人恪守的洛报精神源头。

红色故事:记者许金台

在展厅的一面墙上,展示了许金台烈士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照片,他的眼神里满是坚毅果敢。

许金台生于1922年,洛阳解放前,他曾在外地一家进步报社当过记者。《新洛阳报》创刊的第三天,他就怀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到报社要求参加工作。

1949年3月初,他受命采访“剿匪反霸”运动。到达后海资村(今孟津朝阳)后,许金台作为主力记者,留在后海资村采访该区全面情况。其间,他发表了不少反映农民运动的消息和通讯。

3月30日上午,他返回报社送交了稿子和学习小结后,又匆匆回到农村。31日3时许,他所在的后海资村发生了反动会道门暴动,暴徒们拿着步枪、铁锨、长矛等,摸黑潜入区委、区政府,专门杀害从外地来的驻村干部。许金台英勇牺牲,年仅27岁。

许金台殉职后,新华社总社致电吊唁,并播发了报道,号召各地新闻工作者学习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同年4月3日,《新洛阳报》全社职工为许金台举行追悼会,会上宣布许金台被确认为烈士,报社党支部还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追认其为中共党员。

红色故事:陈谢兵团新闻培训班

《新洛阳报》创刊后,为了培养更多的新闻人才,陈谢兵团新闻培训班在这里开办,迅速集结起一支蓬勃向上的年轻的新闻队伍。

后来,从这里走出的新闻人参与创办了《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长江日报》《广西日报》等地方党委机关报,部分同志成为新华社、《解放军报》《西藏日报》等新闻单位的重要领导和骨干,为新中国党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行攻略

地址:洛阳市老城区康乐街33号

咨询电话:0379-65233660

票价:免费

责任编辑:肖洋 来源:洛报融媒
展开全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