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天高云淡,又是一年金秋至。一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一锤定音,风动中原。
而今,
一年过去了,
黄河沿岸的河南各市交上了怎样的答卷?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
跟随记者的镜头
来领略河南黄河沿岸城市的一年巨变
去感受中原儿女创造的每一项奇迹
绽放的每一个精彩!
船行黄河劈波浪——郑 州
秋的清晨,一抹绚丽的朝阳跃上地平线,照耀着母亲河畔每一寸土地。
俯瞰绿城大地,滔滔黄河滚滚东流,巍巍嵩山屹立天中,古都郑州日新月异。
正在建设的郑济高铁大桥
黄河文化公园
黄河文化公园
河洛汇流天下闻——郑州·巩义
怀山襄陵的黄河之水潜昆仑、出积石,登龙门、凌砥柱,一路奔腾,终于在郑州巩义境内“逾洛汭而扬波”。
如果说此时的黄河有着冲向平原的舒缓与博大,黄河巩义段的34公里的河道,则是郑州境内最早领略到“一条大河波浪宽”壮美风貌的首选之地。
河洛汇流处,清澈的伊洛河水与黄河水界限分明
风景优美、满眼碧绿的邙岭
搬迁出黄河滩区后的新建厂房即将投入使用
“水”墨丹青绘画卷——郑州·荥阳
>荥阳,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向东一泻千里进入荥阳。广武镇桃花峪是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二、三级的交接点,山地与平原在此分野,黄河从这里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进入平原,桃花峪由此被确定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矗立桃花峪
万亩鱼塘连成片,黄河鲤鱼美名扬
大河东流,哺育两岸百姓
研发创新,助力产业转型
“运河明珠”绽新彩——郑州·惠济
孙星灿 图
决昆仑,穿峡谷,一路向东的黄河在这里展现出平静怡人的“母亲”胸怀。
这里,是郑州的北大门——惠济区,三全汤圆、思念水饺、陈砦花卉双桥基地在此兴业,并作为美食花卉豫军“代表”,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郑州市惠济区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区示范段美景如画。 孙星灿图
惠济区夜景(惠济区宣传部供图)。
黄河铁路桥
沿黄观光道路
“天鹅”高吟安澜曲——三门峡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蜿蜒九曲,一路向东,奔腾不息,进入河南,进入三门峡。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占河南境内的近三分之一。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未来将打造成生态治理保护、黄河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门峡大坝泄洪,黄河水喷涌而出气势磅礴。
站在三门峡大坝俯瞰,黄河两岸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秋韵河洛花正繁——洛 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黄河,一条孕育文化和希望的河流。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黄河之水自三门峡而下,一路长驱奔腾,跌入河洛,孕育了厚重的河洛文化。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
大路成环、步道成网、水系环绕、绿树红花……吉利黄河湿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代表作”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是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随着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沉睡千年的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济济胜景源源来——济 源
洛阳东行70余公里,便是济源。还未踏入济源境内,我们便聆听了初唐诗人卢照邻与济源的对话:
“绝顶横临日,孤峰半倚天。”
这是他《登王屋山》时的感受。而唐朝诗人白居易更堪为济源的形象大使: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依托,以黄河文化及水文化为内涵,多角度展示宏伟壮阔的治黄工程、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峻秀迤逦的黄河山水画卷。
空中俯览蟒河公园
绿树成荫,天蓝水清,济源蟒河公园给市民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蟒河公园成为众多鸟类栖息的家园
黄河文化沐怀川——焦 作
黄河之重,重在河南;黄河之险,险在焦作。
俗话说 “黄河无岸水无涯”,“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历史上无数次河身滚移,浊流横扫,均起于焦作。这里是“百川头”,也是“悬河口”。千支万流,结于焦作;千里“悬河”,起于焦作;千里长堤,起于焦作。
“太行不墨千秋画,黄河无弦万古琴”,这是人们对焦作区域位置的诗意描写。
焦作黄河防洪工程为黄河安澜筑起一道坚固屏障
造福一方百姓的人民胜利渠
黄河千里大堤左岸0公里石碑
黄河左岸的“米粮川”
“太极圣地”温县陈家沟
丰沃“牧野”织锦绣——新 乡
黄河由平原示范区桥北乡小刘庄村流入新乡境内,由此开始伸着懒腰撒着欢儿,恣意汪洋。
蜿蜒黄河水在这里流出了全省最大的滩区面积,淤积了丰沃的平原土地。
黄河水万年奔腾,哺育着古老的牧野大地,为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物质和文化滋养。
饱蘸黄河文化的新乡平原示范区正加速崛起
新乡平原示范区与省会郑州依河相望
文旅城等项目建设展示时代新姿
千年玲珑塔见证历史变迁
八朝古都芳菲“汴”——开 封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作为黄河岸边四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开封有着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两千多年的建都史。
历史长河中,汴梁城,屡屡因水而兴,一汪黄河水,助推其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也带来北宋的盛世繁荣;
煌煌史书里,东京城,也多次因水而衰,先后七次被黄河淹没毁城又原址重建,留下了无尽惨烈伤痛的历史记忆;
如歌岁月间,开封城,正沿着“黄河明珠、八朝古都”的建设目标,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开封强音”。
开封坚持生态修复、保护为先,以辖区内87.5公里黄河大堤堤内和堤外100米范围为核心区,构建水林田草湿地坑塘共生的有机整体。
开封打造的水系形态,实现了防洪、供水、景观、旅游综合利用功能。
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如今的张庄村面貌焕然一新。
开封西湖全景图。
龙都“卫风”赋新诗——濮 阳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诗经·邶风·新台》摹绘的就是濮阳一带河水盛大充盈、湍急丰沛的盛景。
濮阳地处黄河河南段最下游,黄河过境167.5公里,占全省的23.6%。境内黄河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2.9%。“二级悬河”全省最长、滞洪区面积全省最大,素有“黄河之险险在河南、河南之险险在濮阳”的说法。
如果说三门峡是“西大门”,黄河水自此奔涌浩荡,流入河南;那么濮阳就是“东大门”,目送黄河水浩浩汤汤,流向山东。
濮阳市以引黄入冀补淀干渠为轴,串联起渠村国家黄河水利风景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等项目,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全貌。
渠村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闸
公西集黄河湿地生态园美景如画
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周末打卡的网红地